系统迁移记录-系统安装
系统迁移记录-系统安装
win10系统安装
由于我对win10比较熟悉,先装win10。
初始化新购固态
关于新购的固态硬盘,写入东西之前需要先将磁盘转换为GPT分区格式(此外还有一种格式,但是固态装win10用那种格式会很蠢,我不介绍了)。转换为GPT格式的方法:
- 有win10的情况下读取固态。
具体情景:新装固态作为原有系统的磁盘拓展,此时:有硬盘盒可外接固态;或者本子有多个固态插口。
处理办法:右键状态栏win10徽标键进入磁盘管理,会提示你对新装固态进行初始化,选择GBT格式即可。 - 只能在无系统下新装固态。
具体情景:垃圾佬刚把电脑硬件组装好。
处理办法:在U盘安装一个PE系统。进PE的分区助手将固态初始化为GBT格式。这两步骤我将在后续说明。
稳妥起见,利用PE系统+ISO镜像的方式安装win10。
下载ISO镜像
不建议第三方提供的镜像。只建议两家:微软官网和MSDN I tell you。这里默认你的网络状况很好,所以介绍微软官网的镜像。
电脑直接进去只有镜像制作工具,不提供镜像下载入口。因为网站通过响应式检测到浏览器是pc端,ctrl+shift+I进入调试,将响应式改为手机并刷新,选择你的win10版本对应镜像并下载。镜像一般是家庭中文版,可以在设置-关于里查看。当然,你也可以下载镜像制作工具,运行后选择从ISO安装,然后再下载ISO镜像。
U盘安装PE系统
warming
其实可以直接将镜像做在U盘里,BIOS引导改为U盘启动,开机直接安装系统。但是没有PE就不能对分区进行转换、对齐等操作,还是不推荐。
装备一个大于8G的空U盘。纯净一点的PE工具建议PE工具箱。下载64位最新版V2.1即可。
点击exe直接运行,选择安装PE到U盘,注意,如果你选择默认安装方案一,会将U盘划为三分区,ESD-USB分区为正常的U盘分区,可以照常存放文件;EFI分区里是PE系统文件和PE系统引导。还有一个未分配分区我也不知道干啥的。
手动对U盘进行分区操作非常麻烦,win10自带的磁盘管理并不支持此操作,哪怕是PE的分区助手也不能对U盘分区拓展和合并,望周知并谨慎选择方案。
当然我是不介意U盘多出一个分区来安装系统。
分区结果:
安装完PE后将上一步的.ISO镜像文件拷贝到ESD-USB里即可。
拆机更换固态
稳妥起见,拆机前插上U盘,将引导顺序改为 U盘 > 系统,看下之前的ISO是否能正常挂载运行。
进入BIOS修改引导顺序,每个品牌进入BIOS按键不一致,自查(hp的进入键是F10):
查看ISO镜像挂载情况,右键镜像挂载后进入文件夹,有一个setup.exe文件,可以运行查看,出现安装win10的选项后确认无误,退出。
拆机,更换固态,如果是笔记本,更换固态前最好将电池拆下。更换完后别急着拧D面螺丝,先开一下机看是否能正常进入PE,确保硬件无误。更换固态后摁下开机键,头一两次不能正常开机是很正常的事情,多摁几次就行了。
如果能正常进入PE,把电脑装好。
重装系统
在挂载ISO安装之前:
转换GBT格式。如果之前的步骤没有将固态初始化为GBT格式,此时可以进入桌面的分区助手,然后右键将分区转换为GPT格式。
分区4k对齐。所谓4K对齐,是指符合“4K扇区”定义格式化过的硬盘,并按照“4K扇区”的规则写入数据。如果你的固态是使用过的,记得务必在 分区助手-固态磁盘-右键-高级-对磁盘4K对齐,否则性能损失极大。
不过我更换新固态时没有看到此选项,装完系统后查看固态分区是已对齐的。
装系统的分区仍然是“未分配”的状态。挂载ISO镜像,setup.exe安装系统,系统选择你账户拥有的(一般是家庭中文版),磁盘选择新固态的磁盘。
不出意外,等win10系统安装环境制作完毕,会退回PE系统,此时重启系统。
开机引导之前进入BIOS(F10),将引导顺序改回 系统 > U盘,否则又会进入PE。
BIOS更改确认,重启。
直面多嘴的小娜。
小娜会让你连接网络,并在后续让你登陆微软账户。如果你对你的网络状况缺乏信心,或者对微软的土豆服务器缺乏信心,请尝试连接手机热点。因为:
微软系统安装选项不包含上一步。
如果你的网络状况不行,必定会卡在后续的微软账户登陆界面,被迫只能选择本地账户登陆。
同时你还不能返回上一步更改已连接的网络。用户登陆。如果你有微软账户,此时请务必登陆账户,这样做可以:开机默认激活系统,同步前win10系统设置项,全同步Edge。
系统安装完成。可以断掉热点换成其他网络,因为此时系统会主动检测下载硬件所需驱动
(linux学学人家)。联网晾一个小时左右,重启。
右键开始win徽标,进入设备管理器,检查驱动安装情况,假如没有黄色感叹号,说明驱动正常,否则请手动下载安装问题驱动
(懒得找驱动就再重装一次系统吧)。进win10的系统更新,将系统更至最新,再次重启。
开始使用win10。
linux系统安装
manjaro和openSuSE
我先知道的manjaro。虚拟机里试了一下manjaro的两个桌面kde5和gnome3,相比与kde,gnome版本开箱不需要太多配置,装好常用软件就能使用,ohmyzsh、ranger也都默认装好了,字体渲染也很棒,只是我单纯不喜欢gnome这种为了简洁而把设置项藏得很深的风格;kde定制性很强,但感觉manjaro对这个桌面调教欠佳,比如字体渲染方面就很奇怪,过渡动画偶然卡顿,需要大折腾一把,把主题、图标、窗口界面、字体啥的统统更换一遍,没配置好桌面容易崩溃。
其实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不大,比较烦的是manjaro作为arch的下游发行版,软件适配的优先级arch > manjaro,archlinuxcn的包是基于arch打包的,如果manjaro有包没有及时更新,可能会出现问题。一个实际的例子就是:qv2ray 前一阵子在 arch 能跑,manjaro 上就不能正常使用:
简单来说,上了arch系就需要谨慎操作考虑系统稳定性。我个人是喜欢折腾软件的,但不喜欢花大时间做系统回滚和重装,丢了资料就纯作死了。
后来通过一个视频偶然了解到SuSE系。稳:openSUSE的leap版和服务器SUSE的内核保持一致;软件安装方便:打包侠打包工具OBS,opi命令可一键添加用户仓库并安装社区软件,有ppa+aur那味;美观:对kde的调教是一众发行版中最好的,因为openSUSE开发人员在kde社区兼职;管理简单,YaST类似win10的控制面板;参考文档齐全。
缺点还是软件包的问题。我找了一些常用的软件,这个发行版用做开发工具很完美,但学校日常使用有点吃力。毕竟obs打包侠还是没有aur的勤快,而且虽然suse系支持rpm包,但更多厂商只提供deb包下载或ubuntu下的ppa仓库,比如typora(opi能搜到仅存的一个包还是上面视频的up打的)、比如微软edge on linux preview等等。马上又开学了,时间不够折腾新系统了,以后主力机正式转linux再来补这方面的东西吧,现在wsl2能一定程度满足我对linux的要求。
21.02.24更新补充
放个假天天玩发行版的各种包管理和花式装软件,结果到头来他妈也只学会装系统、装软件和美化,真正有用的linux命令和服务啥也没学到。
气死哦嘞!这些个没用的渣渣!!
好像也学了点文件类型。。开机引导进程。。源码打包。。啥的。。还顺便学了一手docker。。
总而言之,我是傻逼。